19世纪初,德国的卡尔威特早期识字,4岁 阅读,8岁懂德、法、英、拉丁文和希腊 文,9岁入莱比锡大学,14岁获博士学 位,16岁任柏林大学法学教授。
德国大诗人、思想家、政治家歌德,4岁前就识字读书,读的主要是以诗歌形式写成的文章,8岁精通法、德、意、拉丁文和希腊文等5种文字。
白居易3岁前就能识字,6岁显露诗才,9岁通声律,13岁写出“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千古名篇。
诗仙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诗圣杜甫说话前就开始识字 “七龄思即壮,开口诵凤凰”。
犹太民族给人类的启发,犹太民族人口并不多,不到一千万,可是出了像马克思、爱因斯坦、达尔文、弗洛依德等等大科学家大名家,一个多世纪来,全世界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仅600余人,犹太人却夺得了120多个,真是令人瞠目!究其原由是犹太人重视早期教育,特别重视识字阅读。
幼儿从2岁开始就有了阅读的能力,而且越接近0岁,学习语言能力也就越强。
幼儿具有强烈的阅读和学习欲望。7岁入学前,他们便可能具备丰富的知识。这些知识的总量有时往往要超过以后一生所学的知识。
每个方块汉字都有其固定的形体,也有各自的音节,都自成体系,具有完整的意义。例如汉字:山、日、爪、木。幼儿在接触这类汉字的时候,只要去积极地调动他们的观察力,再加上幼儿丰富的想象力,这些汉字就很容易变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图画,一座座连绵起伏的高山、一轮圆圆的太阳、小鸟的爪子、一棵棵参天大树。之后才会学习它的读音和意义,形音意交互,对大脑产生刺激作用,这样宝宝的大脑在识字过程中进行了充分的运动。
另外汉字还可以被分解拆卸。在幼儿眼里,这种拆卸和重新组合的过程,就如同搭建积木一样,如:“好”字可以拆分为“女”和“子”;“如”字可以拆分为“女”和“口”;“妈”字可以拆分为“女”和“马”……拆分之后,又可以进行再次组合,这种将已有的汉字拆分为其它汉字的过程,不仅对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孩子培养了一种良好的识字习惯,在幼儿眼里,识字和玩游戏就是一回事,没有因为机械性记忆而带来的枯燥乏味之感。
所以通过识字可以开发综合智力,会随着幼儿识字量的增多,成正比例增长。例如,当幼儿认识“女”字,并且知道其含义,那么,当他们看到“妈”、“娘”、“姐”、“妹”等字的时候,大都会判断出,这些字都与女性有关系,再教孩子们认字的时候,就简单了许多。
总之,汉字本身所具有的上述特性,都可以在幼儿智力开发的过程中被合理运用,它对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想象力、推断能力等综合智力起到了积极地提升作用。
早期阅读教育对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能够激发孩子学习的动机和阅读兴趣;
是提高孩子语言能力的必要途径;
是孩子智慧发展的钥匙;
发展今后学习所需要的阅读预备技巧;
有利于儿童的健康发展。
新版小学一年级教材的识字量为以前的4倍(共1000多字),即一年级孩子需要掌握旧版教材整个四年级孩子的识字量。同时大部分孩子入学之前已经学会了很多汉字,老师不在将识字当做教学重点,导致部分孩子识字跟不上的现象已经成了全国小学一年级学生的一个普遍现象。
如果孩子识字更不上,除了语文科目,还会影响他们学习各科目的进度,家长经常反映一个问题:孩子不是不会做,而是对于题意不理解。其实问题的症结就是孩子认字量不够,误读或漏读了字。
如果孩子不识字,考试考低分,会让孩子产生自卑感,慢慢对学习失去兴趣,最终容易厌学。
小学语文教学的经验也告诉我们:低年级学生的成绩好坏决定于认字量的多少;中年级学生的成绩好坏决定于阅读量的大小;高年级学生的成绩好坏决定于作文水平的优劣。而作文的基础在阅读;阅读的基础在认字。因此如果孩子能够做好早期识字阅读,刚进小学就已经别人羡慕的小天才了。
提醒:如果没有好方法千万别教孩子学汉字!否则可能会增加孩子的负担,阻碍孩子的潜能开发!
《麦田拾字》采用形象有趣的识字方法,孩子学的轻松、开心!
所以幼儿识字不能像小学生一样,不要要求幼儿去写字,对幼儿识字不要有过多过高的要求,以幼儿对汉字的兴趣为主。要学的轻松快乐!
麦田拾字将每个汉字变成有趣的彩色图像、动画,左右脑结合,所以幼儿识字轻松有趣,过目不忘!
传统的识字方法是将汉字当做一个没有规律的符号来死记硬背。
麦田拾字是从形象上入手来理解学习一个汉字,符合汉字的思维方式!
麦田拾字采用最科学的象形识字法,摒弃了重复费力的死记硬背方式!
孩子喜欢色彩鲜艳的、有趣的、好记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